心臟疾病手術-主動脈瓣狹窄

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黎方中
 
 
   主動脈瓣狹窄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兩種。先天性AS約占AS病人中的2/3。以二葉瓣畸形為多見,占成人AS病人的50%以上。後天性則以風濕性AS為多見,占整個主動脈瓣置換病人的30%~40%。年齡60歲以上,則以退行性AS為多見。

病理生理:
  由於左室流出道阻塞,引起後負荷增高。心肌呈向心性肥厚,而室腔不大, 代償性心肌收縮力增強,使心臟排血量在較長時間內保持正常。隨著瓣口狹窄的加重,進行性左室壁肥厚加重,室內壓升高,引起心內膜下缺血和心肌間質纖維化,心肌心內膜下廣泛纖維化病變是AS病人的特點;為支撐異常負荷而導導致左室收縮功能減退,不同于原發性心肌病變引起的不可逆性心功能改變。因此,手術後,左心室功能可以明顯好轉,這與AR病人不同,在手術考量時,AS病人不應因為心衰或左室功能不良而拒絕手術。

臨床症狀:
  大多數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為成年人,多無風濕病史,常於體檢時發現心臟雜音。由於左心室的代償能力很強,臨床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或僅主訴容易疲勞,這類患者稱為無症狀性主動脈瓣狹窄。由於病情發展,逐漸出現症狀,當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升高後,運動時出現呼吸困難、頭目眩暈,但是相當時期內,由於運動後心搏增加,左心房收縮壓增強,尚能維持一定的心排血量,故上述症狀相對穩定不變。一旦出現運動後暈倒、心絞痛等症狀,則表明病情惡化。如果症狀加重或頻繁發作以及出現肺水腫等都是病情危重的徵兆。

  暈厥可能是病情惡化的早期症狀,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絞痛。暈厥可能在勞動中、勞動後以及休息時發生。暈厥期間,意識喪失,脈搏、心音和雜音消失,但是心電圖或觸捫心尖仍有心室搏動。暈厥可能與患者運動後心排血量不能相應提高,同時外周阻力下降,促發嚴重動脈低血壓有關。

  大多數中、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病例,有典型的心絞痛,發作的時間和疼痛的性質與冠心病心絞痛不易區別。當出現心力衰竭時,心絞痛可能暫時緩解,但是病情往往進一步加重。心絞痛的發生,主要可能與左心室肥厚且後負荷增加、毛細血管向肥大的心肌供氧相對不足、左心室心內膜承受過高的張力,以及合併冠狀動脈硬化等因素有關。因此,由於冠狀動脈供血的因素,主動脈瓣狹窄的程度可能與心絞痛不成比例。故部分年齡大的患者,應作心導管和左心室及冠狀動脈造影,以排除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存在。

  主動脈瓣狹窄患者臨床出現端坐呼吸等心力衰竭表現,猝死的危險極大。嚴重的心力衰竭,時常突然發生煩躁不安、面孔潮紅、缺氧、出汗和休克等症狀。據統計,臨床上有心力衰竭症狀如呼吸困難的患者平均壽命為2年,重度左心室肥厚如流出道阻塞、心絞痛和暈厥者,平均存活3年。

預後:
  主動脈瓣狹窄是一種致命的疾病,其長期預後不良。AS病人30%發生心絞痛,20%的病人有昏厥發作,50%的病人在臨床症狀出現後兩年內死亡。

手術適應症:
1. 瓣膜口面積小於0.7平方公分,或跨瓣收縮期峰壓值大於50mmHg,不論有無症狀,均應手術。
2. 凡是病人出現心絞痛,昏厥或充血性心衰等各種症狀者,不論瓣口狹窄程度如何,均應及時手術。
3. 合併有其他疾病,如冠狀動脈心臟病,或其他瓣膜疾病,在手術時需要一併糾正。

手術方式:
  施行體外迴圈下進行主動脈瓣置換術 。


圖為人工機械瓣膜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ki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